close

  冰冷的鐵鎖,緊閉的門窗,“閑人免進”的招牌……在採訪中,記者不時會碰到涉台文物遭到如此待遇。在記者看來,不科學的養護只是對文物的“減壽”。關了門,少了來客,人氣便沒有了。沒了人氣,且不論這些建築物能撐多久,單說這些少了人情味的涉台文物,他們的價值又何在?
  閩台之間有著深厚而獨特的“五緣”關係。截至目前,全省共登記涉台文物1515處,占全國涉台文物總數的80%以上。如何保護這些重要的歷史文物,是個老大難問題。
  在德化縣三班鎮光裕堂,記者看到文物保護的一種新模式——“以用代養”、“以用代保”,即通過合理利用文物,發揮其教化鄉民、溝通親情鄉誼等公共服務職能。這種新的保護方法,帶動僑胞、台胞與本地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到文物保護中去,為涉台文物帶來人氣與人情味,更好地發揮其價值。
  光裕堂的“以用代養”的方式包括:成立管理委員會,專人專職負責文物的日常維護及海內外宗親的交流聯誼等;村鎮老年協會、中小學學生教育實踐基地等進駐,為文物保護爭取廣泛的群眾支持;三班鎮文體健身中心、三班村老年活動中心等掛靠成立,依托文物搭建一個群眾性文化活動陣地;以文物為紐帶,吸引僑胞、港澳台胞等宗親積極捐款捐物,成立獎助學金、救濟金等,增強與海內外宗親的聯繫;定期舉辦祭祖大典,邀請僑胞、港澳台胞等宗親回鄉進香謁祖等。
  借助以用代養、以用代保,既增進了涉台文物與海內外宗親的聯繫,為其帶來人情味,同時也爭取到了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力量,使得人人皆是保護者。這樣的保護,才是可持續的保護,涉台文物才可能由“冷冰冰”變為“熱氣騰騰”。
  本報記者劉深魁
  (原標題:文物也需要人情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x58nxrl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